7月2日,在巴林首都麦纳麦举行的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介绍贵州铜仁梵净山的评估情况。新华社记者 施洋 摄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 题:中国申遗再度“金榜题名”的喜与思
新华社记者韩梁
在巴林麦纳麦举行的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贵州梵净山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3处世界遗产和第13处世界自然遗产。至此,中国成为世界自然遗产总量最多国家。
游客在梵净山游玩(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自1987年首批6项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来,中国已53度“金榜题名”。这是喜人的成绩,亮眼的荣誉,更意味着一个文明大国守护人类共有财富的责任与担当。
三十多年申遗历程,不仅让世界深入了解中国丰富瑰丽的山川风物、历史文脉,也让保护遗产、传承文化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从加入《?;な澜缥幕妥匀灰挪肌返健段奈锉;しā沸薅?,从“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设立到遗产保护的“数字化迭代”,在?;ぶ写?,在创新中发展,是念兹在兹的信条,更是精进有为的履诺。
《我在故宫修文物》带火了文物修复,故宫文物医院让公众直观感受文物修复的“工匠精神”。从西藏布达拉宫到厦门鼓浪屿,成为旅游胜地的中国遗产地,旺季游客限流已经成为惯例……着眼长远,精心呵护,才是世界遗产的“正确打开方式”。
游客在梵净山游玩(2017年11月8日摄)。新华社发(吴?;?摄)
“金榜题名”固然可喜,但不能永远抱着金榜睡大觉。?;び肟沙中⒄共⒕伲拍苋谩奥趟嗌健本褪恰敖鹕揭健?。急功近利的过度开发,则可能破坏遗产地的独特自然景观和人文气质。
从欧盟到美国,制定可持续发展计划,成立专项基金?;ひ挪?,成为越来越多世界遗产地的通行做法。本届世界遗产大会决定,将伯利兹堡礁生态系统从濒危世界遗产名录中移出。正是停止石油勘探、?;ず焓髁值扔行П;ご胧?,才让这一世界遗产不再“濒危”。
游客在贵州铜仁梵净山游玩(2015年10月4日摄)。新华社发(罗星汉 摄)
令人欣慰的是,数字化和互联网时代的新技术、新理念,正为中国的遗产保护与传承“赋能”。越来越多的“珍宝”从历史走入现实,迎来新生。
如今,无人机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长城的修缮维护;“数字丝路”计划借力互联网和游戏文创,让人动动手指就能成为敦煌“数字供养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文化遗产融入寻常生活,造福民众,创造价值。
从更高维度看,对世界遗产的珍视,是一份深沉的文化觉醒与文化自信。文化遗产是创造力与想象力的结晶,更是民族和社会向心力的源泉之一。对文化遗产精神价值的深度开掘,有助唤醒共同文化记忆,增强身份认同,提升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中华文明的感召力。
游客在贵州铜仁梵净山游玩(2015年10月4日摄)。新华社发(罗星汉 摄)
申遗成功,是?;び氪兄返男缕鸬?。未来,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单还会继续丰富。一个对遗产心存敬畏、对文化充满自信、在传承中不竭创新的中国,必将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人类社会永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
中国“申遗”之路走过30年 世遗总数稳居世界第二
“预防性?;ぃ褪窃诒3治幕挪驳幕∩辖形幕挪募庸?、修缮以及日常养护等工作。宋新潮指出,构建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活和谐相处的关键是坚持全新的开放展示模式,即坚持?;さ谝?、因地制宜、适度开放的原则。2018-01-11 10:02:49
-
随笔:申遗频告捷 遗产?;と挝窀杈?/a>
新华社记者郑汉根 在波兰举行的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传来喜讯,中国青海省可可西里和福建省鼓浪屿分别于7日和8日成功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和文化遗产名录。2017-07-09 10:22:48
-
新华时评:申遗非终点 传承为根本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惫耸煜さ摹岸慕谄比涨氨涣腥肓瞎炭莆淖橹死喾俏镏饰幕挪碜髅?,世界遗产再添“中国符号”。申遗成功不是最终目的,让“二十四节气”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传承才是根本。2016-12-01 16:33:14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