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7月26日电 题:老旱区盼来“幸福水” 千年古堰再现“水旱从人”
新华社记者惠小勇、黄毅、谢佼
7月的四川省井研县四合乡里仁村,风吹稻花、雨落荷叶、鱼跃鸟飞……闲适恬静又生机盎然。里仁村的老百姓过去做梦都没有想到,这幅南方水乡的乡村画卷,如今在这片十年九旱的丘陵地上徐徐展开。
成为都江堰灌区的新灌区,引来岷江水灌溉脚下干旱的土地,是里仁村村民多年的期盼,2015年完工的梅旺支渠通过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条条水渠,把二百多公里之外的岷江水“接力”输送到了里仁村。
“井研是个老旱区,十年九旱,地下水盐分又重,岷江水没引来之前种庄稼基本靠天吃饭?!崩锶蚀宕逦嶂魅斡嘞嗨灯鸸サ娜兆涌嗖豢把裕骸按謇镏挥辛礁鲂∷?,能灌溉五六百亩稻田,其余700亩水田无水可灌,时??帕N奘?。群众吃水靠打井吃地下水,水再咸也得吃,莫得办法,许多人因此生病?!?/p>
“如今,不管天有多旱,我们吃水种庄稼再也不发愁啦!”里仁村60多岁的村民吕明生说。里仁村是都江堰水利工程让越来越多的地区实现“水旱从人”的一个缩影。
在井研县马踏镇桥咡井村马踏支渠施工现场,一条由明渠、暗渠、渡槽等组成的水渠正在逐渐成形。作为都江堰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之一的马踏支渠完工后,引来的岷江水将满足当地13个村1.2万人的安全饮水以及1万余亩耕地的灌溉需要。
有了水,老旱区的土地迸发活力。村民吕明生家的5亩多田,如今全部种上水稻,亩产由过去的四五百斤提高到1000斤。“我还利用稻田和山平塘,养了20多亩水面的鱼,一年收入3万多元。以前缺水,哪养得了鱼、种得了藕?”在里仁村,200多户农户发展稻田养鱼,3名业主流转200亩土地种植莲藕。
许多井研干部群众把引来的岷江水亲切地称为“幸福水”。县城居民张德前告诉记者,过去自来水水质差,他的亲朋好友中有数十人搬离县城,去附近的城市居住。如今,引来的岷江水成为县城自来水水源,水质、环境改善后,许多人又搬回了。
滔滔岷江水穿越川西深山峡谷奔腾而下,至都江堰出山口进入成都平原。古时,岷江水经常成为成都平原的“水患”,且成都平原时常东旱西涝,战国后期秦蜀郡守李冰组织民众修建都江堰,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外江排洪排沙,内江引水灌田,于是“水旱从人”,孕育了“天府”。
巴蜀文化专家赵文侨表示,“治蜀先治水”,“乘势利导,因时制宜”“遇湾截角,逢正抽心”“深淘滩,低作堰”,都江堰充分尊重自然、利用自然,其治水经验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
千年古堰都江堰至今仍充满活力向前发展,泽被越来越多的土地和人民,成为世界水利史上的一大奇迹。
都江堰管理局副局长张开勇告诉记者,都江堰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新中国成立以来,都江堰渠首工程得到进一步完善,灌区渠系不断扩建。截至目前,都江堰灌区灌面已达1076万亩,比1949年增加了近800万亩;都江堰灌区灌面占全省有效灌面约三分之一。
新灌区不断增加的同时,部分老灌区开始探索,由传统灌区向现代灌区转变。老灌区崇州市观胜镇发展花卉苗木基地。长寿苗圃的樱花、蓝花楹树丛中,矗立着一排排喷灌设施,这家苗圃将过去的大水漫灌改为喷灌,每亩每年节约灌溉用水约120立方米。
崇州市于2014年开始试点建设10万亩现代灌区,截至目前,已改造渠系400多公里,建成10万亩标准化农田,其中2万亩农田建起了滴灌、喷灌设施。市水利局水利科科长唐刚告诉记者,在下一步试点建设中,将考虑融入“生态灌区”的理念,如对渠系美化绿化、远程调节渠系水量、实施精准灌溉、在灌区建设生态湿地等。
-
【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石漠化大地上的“土地癌症”医生
9年前,怀着对“彩云之南”的憧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毕业的王妍和丈夫来到西南林业大学任教。2016年,西南林业大学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联合组建了石漠化研究院(以下称“石漠化院”),这是李乡旺教授多年的夙愿。2018-07-25 11:25:42
-
随村级河长探访岷江源
7月的松潘草原,高原红柳开着淡红色的花朵。雪山积雪已融化,流淌出的股股甘泉,汇聚成两米来宽、清澈见底的小河,从岷山弓杠岭下蜿蜒南行。2018-07-25 11:03:18
-
[长江日记]愿滇池清如许
昆明气候宜人,又称春城,这样的美誉多少沾了滇池的光。但您可能不知道,滇池曾是我国污染最严重的湖泊之一。常年在这里打捞垃圾的李云丽最有发言权。2018-07-23 13:15:53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