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小哥”群體長啥樣?他們絕大部分為18至35歲的青年。有關報告顯示,2018年全國快遞業(yè)務量突破500億件。一支數(shù)量龐大的新就業(yè)群體迅速興起,以郵政速遞(EMS)、順豐、“三通一達”(申通、圓通、中通、韻達)等為代表的快遞企業(yè),一線配送人員突破300萬。此外,美團、餓了么等O2O、外賣行業(yè)也擁有上百萬名專兼職的終端配送員。
“快遞小哥”流動快 短期從業(yè)明顯
本次調研中,社科院調研組對5279個調查樣本的分析顯示,快遞配送員中,男性居多(88.9%);以青年為主體(20至29歲49.3%,30至39歲40.8%,40歲以上7.4%);農業(yè)戶籍居多(77.9%),大部分為進城務工青年;學歷層次偏低(初中及以下29.2%,高中職校及中專47%,大專15.7%,本科及以上5.3%);政治面貌以群眾(57.9%)為主,團員和黨員比例不高(21.9%、5.7%)。
調查顯示,“快遞小哥”入職前大部分從事過建筑工人、餐飲服務員、銷售員、保安及司機等工作。南寧的調查中,69.8%認為快遞業(yè)門檻低、上手快,46.8%認為這是能找到的不需要高學歷且收入較高的職業(yè)。
“快遞小哥”的工作時間普遍較長,近一半的快遞員每天工作10至12小時,8至10小時有30.6%,12小時以上有21.4%。48.9%表示每周只能休息一天,還有44.5%表示休息時間不確定。
他們的勞動強度究竟有多大?每天派件量在50至100件占38.4%,100至150件占11.8%,150件以上占19.2%。在“雙十一”等高峰期,配送量更是呈爆發(fā)式增長。訪談中“忙得腳不沾地”“累得不想說話”是他們說的最多感受。
報告指出,因投訴糾紛、缺少保障及職業(yè)發(fā)展等問題,很多青年并不把快遞配送作為一份長久工作。從業(yè)不足一年者占39%,一至兩年占31.2%,兩至三年占12.1%,五至六年占5.9%,七年以上為11.9%,短期從業(yè)特征明顯。
研究人員在武漢的調查中,郵政EMS、順豐的快遞員流動率均達30%左右。調查還顯示,目前快遞配送從業(yè)人員中,在校學生兼職的比例也達到18.6%。
東部地區(qū)“快遞小哥“月入平均5110元
很多人認為“快遞小哥”收入高,其實并不如此。調研報告指出,他們的月平均收入3000元以下23.3%,3000至4000元20.2%,4000至5000元25.7%,5000至6000元13.2%,6000元以上17.6%。東部地區(qū)快遞員月平均工資5110元,中部地區(qū)4464元,西部地區(qū)4247元。
2017年全國城鎮(zhèn)私營單位就業(yè)人員月均薪資3813.4元,快遞員為4859元,高出27.4%。對比之下,從表面上看這個行業(yè)收入水平不低,但高工資來自高強度超時加班,如果以小時工資為標準,則平均23.9元,僅相當于最低工資標準(人社部公布的32個城市最低小時工資標準,北京24元,其他地方基本在15至20元之間)。
具體到計酬方式,“快遞小哥”的計件工資占較大比例(55.8%),其次是月薪制(11.5%)、底薪加績效工資(14.9%)、底薪加提成(10.6%)。物流快遞、直營模式多采用固定薪酬加績效,外賣快遞、眾包快遞和加盟模式更多采用計件方式。
半數(shù)以上“快遞小哥”感覺不受人尊重
從支出來看,他們呈現(xiàn)出生活中消費高、娛樂少的特點。2017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8322元,當年快遞員人均消費支出為23459元,高出全國平均水平28%。訪談中,44.5%認為工資基本夠用,33.2%認為比較困難,19.4%認為非常困難。
在此情況下,特別是他們面臨“累得下班就想睡覺”的工作壓力,快遞員的休閑娛樂很少(看短視頻17.8%、聽音樂15.0%、看電視劇或電影14.2%、打游戲10.3%),半數(shù)以上什么都不參與。
盡管勞動強度大、收入水平不高,快遞員對工作的滿意度處于中等水平。其中,1~10分調查區(qū)間中,總體平均分6.62分,44.8%給出了8分,僅有15.9%給出4分以下。
很多從業(yè)青年認為這份工作是壓力與動力并存。一方面,雖然累但收入還行,特別是時間比較自由,在固定區(qū)域內完成配送任務即可;另一方面,56.3%感覺自己的工作不受人尊重,65.1%缺乏職業(yè)認同。(記者 章正)
-
大數(shù)據(jù)"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