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
顺势而为开新局——新就业形态发展观察
新华社北京6月11日电? 题:顺势而为开新局——新就业形态发展观察
新华社记者李勇、何宗渝
3月13日,重庆小天鹅火锅标准化生鲜火锅外卖的门店内,企业员工在抖音上进行推广直播。 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从数字化就业到情感劳动,从远程就业到共享员工,就业新形态、新模式快速成长,活力蓬勃。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政协联组会上指出,“疫情突如其来,‘新就业形态’也是突如其来。对此,我们要顺势而为,让其顺其自然、脱颖而出?!?/p>
新华社记者近期在多地采访了解到,各地正在积极发掘新技术、新业态带来的就业新潜力,不断培育适应新就业形态的政策气候,优化就业环境补短板,让拼就业、拼事业者奔跑无忧,共同拥抱美好的职业未来。
4月7日,重庆市石柱县一家电商企业的办公室内,几名工作人员在线销售当地农产品。?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脱颖而出新职业
精致的妆容、优雅的举止、细致的讲解……每天晚上,28岁的王杨都会在洋码头网购平台的直播间打卡上班,推销各种名牌箱包、手表、首饰等。
“我曾是专业舞蹈演员,但随着年龄增长,就面临转行的问题。”她说,看准电商的发展前景,她在去年9月加入了重庆羡品联言传媒有限公司做起了电商主播,现在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6小时,月收入上万元。
重庆羡品联言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廖晓舟告诉记者,去年初公司推出直播带货后,日均销售额很快突破10万元;疫情期间直播带货进一步走热,目前公司规模已经扩展到30多位主播、30多位运营管理人员,日均销售额超过30万元、全年销售额有望突破1亿元。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进步与大众消费升级,一些去雇主化、平台化的新就业模式开始出现。
人社部日前公示的10个拟发布新职业中,互联网营销师赫然在列,电商主播将迎来正式的职业称谓。在此之前,人社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于去年4月和今年3月分别确定了13个和16个新职业,包括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员、电子竞技员、网约配送员、全媒体运营师等。
首都经贸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说,新就业形态指的是新一轮工业革命带动的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的工作模式。相关部门对新职业的认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可以预见,传统的职业分类将被“新360行”逐渐升级、取代。
“新就业形态是经济业态发展、市场竞争与技术进步交互作用的必然结果,也正改变着传统的就业方式,如从固定岗位到灵活工作、从定时定点到随时随地、从单一工作到身兼数职、从雇佣关系到合作关系等?!敝泄嗣翊笱Ю投耸卵г涸撼ぱ钗肮?,部分新就业形态的职业化,已成为中国经济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的重要标志。
2月27日,在重庆秀山(武陵)现代物流园区的电商云仓内,电商企业的工作人员按照订单将打包好的快递放到自动化快递分拣流水线上。 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开掘就业新潜力
27岁的谭晨原本是重庆一家装修公司的工人,由于疫情期间无法开工,他从3月底转行成为一名美团外卖骑手?!耙豢级┑ズ苌伲衷诿刻炷芘?0来单,月收入稳定在4000元以上?!绷礁龆嘣鹿チ耍烦扛芯踝銎锸炙淙恍量?,但内心自在?!凹词挂咔榻崾?,也还想继续当骑手?!?/p>
据统计,去年通过美团平台获得收入的骑手达到399万人;1月20日至5月24日,美团平台新注册且获得收入的骑手突破100万人。美团点评副总裁陈荣凯表示,网约配送员等新就业形态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机会,有效减缓了疫情对经济和就业的冲击?!俺鞘谢坛中平鞘芯鸵笛沽σ膊欢霞哟?,新就业形态不仅接纳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而且兼职比例很高,从而能够借助这种弹性工作形态有效缓解就业压力?!?/p>
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0)》显示,2019年以新业态形式出现的平台企业员工达到623万人、同比增长4.2%,平台带动的就业人数约7800万人、同比增长4%。
“中央提出‘六稳’‘六保’,就业都排在首位,而新就业形态降低了就业门槛和组织管理成本,已成为稳就业、保就业的重要载体,也折射出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的趋势和动力、潜力?!奔执笱Ь醚г壕孟到淌谡孕掠钏?。
来自北京的张曦是一名平面设计师,今年4月她在猪八戒网上线了自己的服务,利用业余时间兼职取酬。随着“6·18”电商大促临近、平面设计需求激增,近两周她在“网摊”上接了3个订单、收入超过2万元。
作为全国最大的灵活用工平台,猪八戒网一端连接着1000万家注册雇主企业、一端连接着1400万储备人才,带动了100多万人在平台上灵活就业。猪八戒网副总裁杜春永介绍说,疫情期间猪八戒网还推出了15类专业人才包月服务模式,企业不仅可以按时付费雇佣人才,还可以将自身暂时闲置的人才转租给有需要的企业,从而缓解了疫情不利影响、提升了人才利用效率,也帮助这些人才实现了价值最大化。
2月2日,重庆一名外卖骑手骑着摩托车送外卖。 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改善环境促发展
今年23岁的李佳乐是安徽大学的应届毕业生,虽然还没毕业,他已经当了3年“雇主”:2017年他就与合伙人创立了第一家公司,开发出提供拿快递、送外卖等“跑腿”服务的App平台。
从直播带货到线上授课,从网约配送员到网约车驾驶员,从电子竞技员到无人机驾驶员……新就业形态正呈现云涌态势,各地运用市场化和公共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启发市场机遇,做好劳动者技能提升、强化政策法规保障。
李佳乐说,疫情期间“跑腿”受到一定限制,在相关政策和市场引导下,公司很快调整了业务方向,转向知识付费?!拔颐瞧盖胧淮匆?、就业、考研、保研等‘大?!绰疾セ蛑辈タ纬?,分享学习、求职、创业经验,再通过App卖课程,目前公司月盈利3万元左右?!?/p>
顺势而为,促进新业态发展、改善就业环境正在成为主流。近期,河南、河北、浙江、山东、江苏等省市新出台政策扶持创业带动就业,支持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发展等。各地持续加强劳动法律制度建设,补齐保障短板。
人工智能训练师、全媒体运营师、健康照护师……这些新职业也有了新培训方式。近日,在人社部的统一部署下,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推出了新职业在线学习平台,平台具有在线直播、线上开班等功能,可以更好满足新职业培训市场需求。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教授李雄等有关专家指出,新就业形态因为用工灵活、形式多样,在催生新就业岗位的同时,会带来新问题、新困难,但不断完善制度环境,保护各方合法权益,避免蜂屯蚁聚、红紫乱朱,就一定会实现新就业形态快速良性发展。(参与记者:周蕊、柯高阳、孟含琪、汪奥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