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开罗12月10日电 通讯:埃及中文导游的“小确幸”
新华社记者吴丹妮
29岁的阿斯玛和24岁的赛义德都在埃及从事中文导游工作。在过去几年里,他们与不少中国游客结缘,也在这份工作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小确幸”。
这是2018年9月27日,在埃及吉萨金字塔景区,赛义德(右四)和中国游客合影。? 新华社发
阿斯玛在上高中时便对埃及的名胜古迹和古埃及历史产生了浓厚兴趣,她希望未来从事一个能够接触名胜古迹并向他人讲解文化历史的工作。当导游,成为她的目标。
2011年,阿斯玛以优异成绩从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语言学院中文系毕业??傻笔保<罢滞环⒍?,当地旅游业几乎停滞,但她没有放弃理想,一边从事翻译等工作提高中文水平,一边等待时机好转。2014年,埃及政局趋于稳定,旅游业全面复苏,阿斯玛着手准备难度不小的导游资格考试。两年后,她拿到了导游证,如愿成为全职导游。
这张未标明拍摄日期的照片显示,在埃及撒哈拉沙漠里,阿斯玛(前)和中国游客合影。 新华社发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中文导游需要克服不少困难。2017年毕业于埃及爱资哈尔大学中文系的赛义德说,除了语言关,还要过历史知识关。古埃及历史十分复杂,作为导游,不仅要熟背历史知识,还要把它们用中文清晰、易懂地表述出来。想达到这样的水平,没有捷径,只有反复练习。
中国游客好学的特点令赛义德印象深刻。有一次,他在机场迎接中国旅游团时介绍自己是“导游马克(自取的中文名)”,不想有中国游客对他说:“你不仅是导游,还是我们的老师,我们要听你给我们上关于埃及历史和文化的课。”
11月25日,在埃及首都开罗,阿斯玛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 新华社记者邬惠我摄
阿斯玛和赛义德的工作受到了中国游客的肯定,他们也因此拥有了许多“中国亲友”,时常能在工作中感受到虽微小但确切的幸福。他们说,埃及和中国都是文明古国,都尊师重道、重视家庭,因此和中国人相处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更容易成为“一家人”。
前不久,阿斯玛在带团期间不慎扭伤了脚,医生说至少需休息一个月。但她仍坚持工作。一路上,中国游客都照顾着她。参观期间遇到不好走的路时,她的“中国闺蜜”们边扶着她边听讲。晚上回到旅店,“中国妈妈”特意跑来给她按摩脚。这些都让她颇为感动。
11月25日,在埃及首都开罗,赛义德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 新华社记者邬惠我摄
“一只麦克风、一支笔,多棒的礼物?!痹诮哟桓鲋泄糜瓮乓欢问奔浜?,赛义德在埃及首都开罗收到了这份来自“中国家人”的礼物。他说,导游经常要用麦克风和笔,这样的礼物既是对自己工作的肯定,更带着亲情般的温暖。
回想起学习中文、成为中文导游的经历,阿斯玛认为自己坚持最初的选择很值得。她拥有了谋生的本领,能为自己和家人带来更好的生活。此外,能用另一种语言讲述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也让她感到由衷的自豪。
“如果再让我选一次,我还是会学中文、做中文导游?!比宓滤?,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埃及投资兴业,需要大量懂中文的当地人才,掌握中文能让求职者具有更多优势。而且,从自身感受出发,他很喜欢和中国人一起工作学习。
有感于自己的经历,阿斯玛和赛义德都希望更多埃及年轻人能够找到自己热爱的事并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我们希望认真生活,我们会继续努力,以此带动周围人一起奋斗?!?/p>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