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广东赛区比赛现?。?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 题:上下合力,聚力破障,开辟“大国工匠”建设新格局
新华社记者王攀、叶昊鸣、黄浩苑、陈寂
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在六月底落下帷幕,在1359名参赛选手中产生多人,将参加明年在俄罗斯喀山举办的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向世界展示中国“大国工匠”的风采。
但在能工“小”匠们汗水闪耀的背后,人才瓶颈与技能短板依然困扰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如何在当下全球激烈的产业竞争中进一步打造“工匠强国”,仍需上下合力,聚力破障。
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广东赛区比赛现场,选手在园艺项目中建造“小公园”(6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青春闪耀的“赛场英雄”
木作、砌筑、铺装、水景施作、植物造景……参加园艺项目比赛的安徽代表队选手胡磊需要在14个小时内完成选拔赛中5个??榈娜挝?。当数十平方米的“小公园”建成并引发众多观众拍照的那一刻,胡磊由衷地感到骄傲与自豪。
一边是数控床操作的人机对话,一边是焊条碰金属的火花四溅;一边是砌墙贴砖的建筑功夫,一边是平地起山水的园林手艺;一边是难得一见的飞机维修,一边是初次参赛的健康和社会照护……从浦江之畔到珠江沿岸,人们对年轻技能人才的高超技艺和“工匠精神”,有了更直观的体验和感受。
“从各项目反馈情况看,选手们整体水平比上一届有所提高?!比肆ψ试春蜕缁岜U喜恐耙的芰ㄉ杷舅境ふ帕⑿滤?。
参加过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珠宝加工项目比赛并获得铜牌的技师胡凡观摩了比赛,新选手技术的“飞跃”式提升让他赞叹不已:“他们一定付出了很多努力,我非常钦佩他们?!?/p>
从2011年首次参赛,到2017年位列奖牌榜榜首,中国在国际技能赛场上的表现渐入佳境,新生代“赛场英雄”的脱颖而出离不开我国日益增强的技能培养能力。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有技工院校2490所,在校生338.2万人,全国技工院校毕业生2017年就业率达97.7%,部分骨干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达100%。
“我国很多技工院校拥有较好的设备设施,掌握了前沿的人才培养标准,并与企业生产实践紧密对接,能够把最先进的生产技术转化到教学中,在很多项目上达到了与世界接轨的技能水平?!闭帕⑿滤?。
河北队指导老师、国家级数控机床获奖选手杨珍明表示,目前国内很多技工院校都在开展技能竞赛,技术与前些年已不可同日而语。
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广东赛区比赛现场,选手们在砌筑项目中进行操作(6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赛场到一线依然“关山重重”
然而,当我们将目光从赛场转向一线时,一个严峻的现实浮出水面:在当前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的背景下,中国制造面临“技工荒”。
有这样一组数据:全国技能劳动者为1.65亿,占就业人员的21%,高技能人才约4791万人,仅占就业人员的6%;劳动力市场中,技术工人的求人倍率保持在1.5以上,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达到2以上水平。
“这既与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不高、收入水平偏低有关,也与轻视技术水平的社会氛围、缺乏追求技术成才的思想有关?!比肆ψ试春蜕缁岜U喜扛辈砍ぬ捞嗡?。
接受采访时,一些参赛选手坦承,尽管取得了成绩,但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不是成长为“大国工匠 ”。
一位上海代表队选手有着中专学历,既是数控机床高手,也是普通车床高手,但他的就业目标是当一名室内设计师;一位已经拿到了国家集训队入场券选手依然为错失考研机会、转投施工建设而耿耿于怀,希望有机会重来一次……
究竟是哪些原因,让部分“赛场英雄”不想成为“制造先锋”?观念束缚仍是主要因素。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与技术工人“蓝领”身份对应的,是又黑又黏的机油车床,是噪音刺耳的电锯电钻,是酷热难耐的加工厂房,在这些人眼中,“走进车间”是“低人一等”的人生选择。
“事实上,在科技化、机械化时代,很多工人的主要工作是操纵、监管机器生产,穿得干干净净,并不比‘白领’差多少,但轻视技能型劳动的思想观念依然存在?!比肆ψ试春蜕缁岜U喜恐耙导寄芗ㄖ行谋曜即ΥΤじ鸷闼怠?/p>
此外,收入待遇水平总体不高,也是难留技术能手的一大原因。
东莞一家大型企业负责人表示,国内制造业生产一线工人的月收入普遍在三千至六千多元,考虑到房价、物价、子女教育等因素,这一工资水平并不算高。另一家印刷企业反映,由于培养和留住技能人才不易,这家企业常年出现“引进一次设备短缺一次工人”的阶段性“技工荒”。
缺乏进一步上升渠道是影响“赛场英雄”继续成长发展的重要障碍?!按又耙导寄芊⒄沟慕嵌壤此担夜闹耙导寄鼙曜贾挥?个等级,很多技能人才达到最高标准后难以获得继续发展的通道。”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研究室主任袁良栋说。
而一些大赛选手也反映,尽管情况有所改善,但学历问题仍是就业的一个门槛。胡凡表示,即使自己奖牌在握、留校任教,但仍希望获得“一纸文凭”,“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确?;竦蒙缁崛峡伞!?/p>
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广东赛区比赛中,一名选手在进行操作(6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建设技能强国需凝聚合力“迈槛过关”
在本届选拔赛期间,广州的地标建筑广州塔不断打出“新时代·新技能·新梦想”的助威标语,成为整座城市的新风景。
“赛事比拼与公众教育并举”——此次上海、广东两个赛区共吸引了15万人次现场观摩,上百万人通过网络直播了解进展。而在比赛期间,组委会同步举办青少年技能体验等公众活动,引导全社会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关注、热爱、投身技能工作。
“我们希望选拔赛发挥‘乘数效应’,形成全社会关注、支持的氛围?!闭帕⑿滤怠?/p>
如何回应日益迫切的社会需求?如何解决困扰多年的弊端沉疴?
首先是制度上的“硬改善”。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实施《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提出要加强高技能领军人才的服务保障、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社会待遇等。这是我国第一次把提高技术工人待遇上升到全局高度,也是立足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
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园艺项目铜牌获得者孙伟对此深有体会:“刚开始没人知道园艺比赛是什么。但现在不同了,全社会都很重视园艺技能,这里面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p>
其次是社会氛围的“软影响”。随着我国参加世界技能大赛次数增多,获奖选手逐渐增多,社会影响力也逐渐增强。各级政府正通过多种措施,提高获奖选手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同时也在全社会树立“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价值观念。
这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职业技能竞赛对设备设施、耗材等需求量大,在德国、日本等国家往往有许多企业赞助支持??上驳氖牵窘烊“稳偌移笠堤峁┝嘶魃璞傅戎С?。据大赛组委会介绍,在广东赛区,沈阳机床集团投入了78台设备,价值近4000万元;上海赛区,各个企业投入的设备价值超过7000万元。
初步统计,全国30个省份、6个行业的多家企业单位申报了532个集训基地,积极承担下一步的培训工作,焊接、汽车技术项目有多达21个申报单位。
这也需要教育提供动力——改变我国职业教育的学历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普通车间工人”的培养目标。
以技能大赛准则对标先进企业的前沿生产要求,以企业最新生产实践技术作为培养标准,打破目前职业技能教育专业上的条块分割,按现代职业要求系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改善职业教育输出的人才类型与企业需求不匹配的问题。
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金牌得主张志坤已留校任教,他说,让每个热爱技能的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学习世界一流技术,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让我国的职业技能教育快速实现质的飞跃,才是我们参加比赛真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