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24日電 題: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記北京師范大學優(yōu)秀思政課教師溫靜
新華社記者胡浩
“我會一直記得您,尤其是您的笑臉。希望過個一二十年,我能找到您,對您說,我一直在積極樂觀地享受生活,沒有浪費有限的生命。是您當初影響了我,謝謝?!睍r隔多年后,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畢業(yè)生方偉杰依然保留著當年自己給思政課老師的短信。
這位走進了無數(shù)學生心中的老師,就是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全國高校思政課教學標兵、首批北京市思政課特級教師溫靜。
曾有人說,大學里,“最難講”的就是思想政治理論課,而這門課也恰恰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關系著受教育者今后秉持什么樣的理想信念、走什么樣的道路、做什么樣的人。
如何直抵學生內心,打通思政課入腦入心的阻隔屏障?
一位大一新生在描述理想中的思政課時寫道:“我們討厭冷冰冰的理論知識,我們想要的是有溫度的、有人情關懷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這也成為溫靜思政課教學中不懈努力的方向。
溫靜深深認識到,增強思政課的親和力,要從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者全方位入手,讓教育內容在多維度的轉換中既有深度又有溫度,讓教育方法在理性和情感的雙重認同中既引起共鳴又實現(xiàn)共情,讓教育者在理解、尊重、接納學生的基礎上既有魅力又有親和力。
為什么“愛國就要愛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道理之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歷史和人民的必然選擇”。短短的一句話,含義深刻。如何讓同學們更好地理解這個道理,理解結論背后的歷史邏輯呢?只有把理論情境轉換為現(xiàn)實情境,重新建構起教學內容的具體語境,才能調整理論與大學生的關聯(lián)狀態(tài),縮短二者的距離感。
在課堂上,溫靜首先拋出一個問題:“有人說,近代中國只差一步就變成資本主義國家了,可惜被一些突發(fā)事件打斷了歷史進程。假如沒有這些偶然因素,中國會是什么樣子?”
教室里一下子熱鬧起來,大家紛紛開始“腦補”歷史:如果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不被竊取,如果按照新三民主義完成北伐,如果國民黨能夠遵守《雙十協(xié)定》……
“為什么歷史總會在關鍵時刻拐個彎?”一位同學大聲提問?!耙驗樯鐣v史發(fā)展具有客觀必然性?!睖仂o就此切入,在同學們興致勃勃的期待中,一步步幫助大學生樹立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理論教育不是居高臨下,而是娓娓道來;案例教學不是遙不可及,而是觸手可及;疏導說理不是頤指氣使,而是潤物無聲。
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教育者的親和力來自師生之間的思想交流和心靈溝通。
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學生范杰這樣描述自己和老師溫靜的情誼:我們更像是朋友,分享著彼此的成長。我們的關系因為課程而建立,但是又不止于課堂。似乎我們的成長過程中多了一個認真的傾聽者,她在關注著我們的成長,陪著我們一起走過最年輕的歲月。
在第一堂思政課上,范杰曾經談到自己想成為一名同聲傳譯員。讓她沒有想到的是,兩年后,溫老師還記得自己這個普通姑娘的平凡夢想,并且會關注她是否在為夢想付出,是否離夢想更近了一步。
“理解學生是前提、尊重學生是基礎、接納學生是關鍵?!睖仂o說,思政課教師要看得懂、聽得懂、讀得懂學生們的世界,并且以積極的態(tài)度和真誠的感情面對學生,他們才會敞開心靈,分享成長歷程、感悟和夢想。
對于這位永遠如春風般的老師,同學們這樣描述:溫老師平實謙和的話語中散發(fā)出一種讓人親近的力量,輕松愉悅的課堂上傳遞著一種堅定向上的力量;她是一位良師,也是一位益友,我們是思想交流,更是心靈溝通;她鼓勵我們追尋夢想,也陪伴我們一路成長。
-
大數(shù)據(jù)"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